出於控制假新聞等需求,Facebook減少用戶信息流新聞

新聞資訊一直是Facebook面臨的棘手問題。由於假新聞泛濫,Facebook過去一年裡廣受批評。甚至還因為俄羅斯機構購買虛假政治廣告影響美國總統選舉而被國會質詢。

每年都會給自己定下年度個人挑戰的紮克伯格今年的目標是不斷完善Facebook用戶條廢塑膠處理濾網|處理廢塑膠垃圾濾網款並防止被當成錯誤的工具而濫用。“濫用工具”對於Facebook來說,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假新聞”問題。

而問題不隻是這些,用戶對Facebook上癮導致的潛在心理問題,對於其隱私泄漏的擔憂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1月11日,Facebook對外宣佈將對信息流(News Feed)呈現規則進行調整,優先展示與傢人、朋友相關的分享和評論內容,減弱新聞和廣告的內容。消息公佈後,Facebook美股盤前跌瞭4.11%。

在打擊假新聞上面,上周五,Facebook表示,還將對平臺上所有的新聞源進行評級。通過對用戶的調查,來評估新聞來源的可信度。調查將統計用戶對不同新聞來源的熟悉度、信任度。

在剛剛結束的極客公園大會上,我們和Facebook負責廣告業務的工程總監范鵬聊瞭聊Facebook這些的改動。

事實上,Facebook調整自己首頁信息流的算法規則向用戶個人內容傾斜並不是新鮮事。幾乎每年,Facebook都會強調將在信息流裡平衡來自好友和廣告商信息的比例。

但這一次有點不同。“在我看來,這次的調整力度比以往都要大的。”范鵬說,“對於Facebook而言,我們最重要的屬性就是社交,這是別人所沒有的屬性。媒體平臺隻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現在能做,未來也可以做。”

他用Facebook自己發佈的一項研究舉例,研究顯示,如果隻看新聞而不和朋友互動,使用Facebook的幸福感就會下降。而解決的方法也是Facebook——多留點評論,發點動態,幸福感就會回來。

媒體內容,尤其是視頻新聞內容,這幾年在Facebook上爆炸式地出現。去年5月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62% 的美國成年人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18% 的人會頻繁這樣做,通過臉書閱讀新聞的美國成年人比率高達44%。

對於Facebook來說,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於廣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告。增加社交內容,減少新聞勢必會影響自身的廣告收入。

“的確是會降低用戶的時長,但是在我看來,一旦用戶通過增加社交互動後重新獲得快樂,自然就會增加使用的時間。影響可能隻是短期的下滑。”范鵬解釋說。“這些信息已經超出人們發佈的互動內容。如果你不去控制,最後時間線上隻會剩下媒體拼命生產的內容。”

在他看來,這既是Facebook調整社交和媒體比例的一次大改動。也是打擊假新聞的機會。

“我們開始減少新聞出現在信息流裡面的比重,將從目前的5% 下降至4%。和以往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我們還將會對新聞源進行評級,來調整它出現的頻率和范圍。”

對於新聞源的評級是算法和用戶反饋相結合建立起來。用戶越對於某個新聞源的信任,那麼這個新聞源就會擁有更多展示的比例。算法則會評估用戶在新聞內的行為,停留的時間,離開的速度來瞭解這篇新聞是否是標題黨。

這是很好解決假新聞的一種方法,卻帶來瞭一個新的問題。由於評級並不對外公開,Facebook如何保證客觀地對每一個媒體進行評級?

“說實話,我們作為一個社交平臺,對媒體評級等於是成為第三方的評級機構。如果過度評價媒體,這會讓我們的位置很尷尬。這也是我們之前一直沒有使用這種方式的原因。但過去一年裡鬧得沸沸揚揚的假新聞讓我們覺得,應該有一些更大的改變。這就是其中之一。“

假新聞關系到20億Facebook用戶的使用體驗,Facebook之前就在不斷嘗試根除,但效果並不理想。包括讓用戶標記可能為假新聞的內容。但這起到相反效果,用戶看到標記更想點開,最終這項功能下線。

即使對媒體評級會讓Facebook尷尬,但如果效果好的話,Facebook也願意嘗試一下。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10% 的用戶群體中上線瞭,並按照效果在最近2個月內全面推出。

另一個變化是Fac塑膠回收押出機|廢塑膠再生製粒機ebook現在加大瞭人工對於廣告主的審核以及展示更透明的信息給用戶。在通俄門事件國會質詢會上,Facebook公開表示將增加大量員工來審核平臺的假新聞和投放的廣告。

“我們並不會避諱政治傾向的廣告,但我們會讓信息更加清楚地展現給用戶。”

改變就是在有政治傾向的廣告上表明廣告主,例如共和黨想要拉選民,他們投放的廣告下就會明確表明這是來自共和黨派的廣告。

“未來,Facebook會越來越透明,譬如會更加明確告訴用戶,我們會如何使用他們公開的信息,如果他們不願意,隨時可以取消掉。”

Facebook無法不更加透明。對於這個隻通過廣告獲得收益的公司,越多用戶的信息意味著更加精確地廣告和更多的收入。但這同時會讓用戶擔憂隱私被進一步侵犯。透明化至少可以安撫這種擔憂。

過去的一年裡,Facebook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它更像是在修補高速發展之後遺留和出現的問題。

這些都是極為復雜的問題,很難在一夜之間解決。社交互動和新聞內容的平衡,用戶隱私保護等問題也不並是Facebook一傢社區的問題。



本文來源:好奇心日報

責任編輯:李慧敏_NY9182
arrow
arrow

    iuy048ai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